中药材产能过剩,哪些品种需要警惕?

   日期:2021-08-10     浏览:595    评论:0    
生产规模
近10年,国内中药材生产无论基地建设还是种植面积,都保持着高速增长,云、贵、渝 、桂、甘是热点省市。截至2020年底,注册合作社达28,3243家,种植基地12,300多个。

要注意的是,超过70%的合作社、种植基地注册于2015年之后,和中药材产业扶贫时间点吻合。因为政策扶持带来了中药材占地面积的高速增长,导致产能相对过剩。


生产能力

通过对385种常用中药材历史产能统计,近5年国内中药材生产高速增长,2020年国内中药材生产虽然增速放缓,为401.29万吨(去掉大枣为251.32万吨)。较2019年下降5.57%,但仍高于市场需求,产大于销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385种常用中药材产能分省统计可以看到,新疆、甘肃、四川、河北、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广西、河南等产能的前列;去掉大枣这个产需量过百万吨的超大品种,甘肃、四川、宁夏位居前三位,其中宁夏可谓后来者居上。

此外,在产能上,有些省份单品种就可以独挑大梁,甚至占据半壁江山,比如青海的枸杞子产能过10万吨,宁夏能占据第三也是因为枸杞子挑了大梁,广西的肉桂、八角这两个品种也占据该省产能的半壁江山。


产能与需求

通过对生产基地品种筛选,2017—2020年,全国种植热点品种分别为铁皮石斛、金银花、天麻和枸杞子等。特别需要注意,产能的增长要与需求量增长相匹配。比如金银花目前在国内有3000多个生产基地,但需求量仍然很大,其行情还是保持增长,但铁皮石斛、黄精、白芨、重楼、牡丹皮等品种产能与其需求量却是严重失衡,产量过剩。


中药材进口

对76种进口类药材数据统计分析 ,2010—2019年,国内中药材进口量年均增长3.23%,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药材预计进口量下降28.07%,约为10.18万吨,为近15年来最低值。



需要警惕的中药材

1三七
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做反弹仍需谨慎面对,近期三年剪口交易价格在150-156元/kg之间,无数头交易价格在80-86元/kg之间;60头交易价格在118-128元/kg之间。三七2019年引起许多商家关注,是因为前期受云南产区干旱的炒作拉动价格急剧升高, 随着产地的频繁降雨,旱情得到缓解,浇灭了上涨势头。



从产需情况来看,据统计2013年产量开始了递增的现象,当年的年产量有9000吨, 在2014年的年产量达20000吨,2015年的年产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000吨,虽然三七的需求量每年都有递增,但每年的需求量都没有达到3万吨,这三年的三七产量累计了大量的库存,当时的盲目跟风种植十分普遍,因三七种植过后的土地多年不能重栽,主产区域基本已经转移发展到了文山周边的城市(昆明、红河、石林、玉溪、大理等地),产区的拓宽形成了将三七的栽种面积屡年拔高,促使了近年三七的价格的下跌。2016-2017年价格反弹回升,又刺激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使得2018、2019年生产过剩已达成共识,,预计2020年后的社会库存会继续加大,若没有强势操作介入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商家对三七未来的行情不太看好。



2重楼

进入下滑通道,高价的神话逐渐破灭,重楼在家种未获得规模成功之前,行情基本上是逐年上涨,前些年的价格上升到了1200元的高位,但随着投入力度的加大,近年重楼的家种驯化工作逐见成效,四川、云南、湖南等产区货源逐渐有批量产出,市场供应偏紧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行情开始明显下滑,2019年第一季度价格在1000元上下,第二、三季度跌至900-950元,第四季度家种产新上市量大下滑速度加快,产区价格更是落至600元左右,货源走动还不是很快。预计未来重楼的产能仍将会逐渐增加,而需求增长空间有限,重楼的供需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过剩。



3白及

价格一落千丈 行情还是陷于低迷状态,白及市价自2010年不足百元起步,一年一个台阶,上升的过程对种植户甚为刺激,留种增加,商品量减少,使得市场货源供应奇缺,2017年达到850元的天价。之前白及的货源主要靠野生供应,涨价之后种植户野生变家种的动力增加,各地规模化发展,2017年产量开始上来,当年价格下滑至550元左右,2018年更是降至115元左右,2019年由于成本的支撑,行情在一百多元的价位维持。目前各产区的生产面积依然庞大,未来几年白及的产出量依然可观,产能过剩的状况将会继续。



4胡椒

丰厚的库存有待消化 未来依然不乐观,胡椒2010年开始涨价之后,世界胡椒的生产也在逐渐恢复,由于胡椒是多年生作物,前面扩张的生产近年开始进入挂果期,产量一年比一年增加,加上西欧要求严格,导致一时主产国的货源滞销。近年国内外产区、市场的库存已经大量积累,虽时有商家视低价入仓,但是胡椒的体量庞大,货源未真正有效消化之时,行情很难有明显的起色,后期胡椒盛果期将会继续,产能过剩的现象短时内很难改变。



5白术

生产出现过剩,药农的种植热情依然未降,白术这个品种永远都不缺乏人气,2019年产新价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生产出现过剩,前期商家虽然认为价格不高,但也是多议论少入手,目前行情处于低价徘徊阶段。


2020年安徽白术生产仍将较多,如果天气正常,白术价格仍有小幅回调可能。2020年随着新药典、新管理法实行,对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种植户须注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从而保障商品质量。



6白芍

已经走进低谷,价格在震荡中运行。白芍作为亳州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在政府的支持下与近年来旅游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种植,种植面积可以超出我们的想象,受环保治理和药品质量大检查对加工和流通的影响,这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白芍看似已经走进低谷(三四级货价格10-12元,尾芍价格3.5-4元),行情处于震荡阶段,即使2019年有减种的苗头出现,但不可否认,其一众丰厚的库存依然存在,目前的在地面积尚需继续消化,品种的未来面临多重压力,未来行情仍扑朔迷离,真正价涨仍需耐心等待。



7山银花

虽然2020年山银花行情并没有出现悬崖式的直线跌落,主要还是在于受疫情影响,需求刚性和库存薄弱支撑。今年山银花的减产,使得当前的行情能够稳定在70多元到80元之间,如果增产的话则极有可能有更低的价位。目前随着货源供应的明朗,加上近年好行情的影响,预计接下来山银花的价格将会保持稳定的状态运行,或许也会有小幅度反弹,当然,山银花的行情很易受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而出现异动,毕竟当前的疫情还没过去,这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同样,这两年偏高的行情,对产区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一定的调动,预计明后年山银花的产量可能会回升。



8草果

虽然前期受霜冻天气影响导致价格出现小幅上扬。对于后市,虽然草果有库存大、疫情影响消费两个不利因素,但草果又是一个敏感的品种,很容易吸引资金导致水涨船高,所以后市草果的行情短期能走多远取决于产地天气的持续影响程度。长期来说由于2017年前后高价刺激生产起来的面积已进入盛果期,所以很大概率将会继续在偏低位震荡,经营也只能抓短线反弹的机会。




9丹参

丹参2021年产新行情回升主要是产地货源量少于往年同期,但是根据供求关系来看,这个品种价格想要大幅回升总显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往年的生产除满足当年市场需求,目前仍有不少的库存,接下来还需良好的消化过程,另一方面是该品产区较多,新货产量暂不明朗。




种植中药材注意事项

1种植品种应避难就易

许多药农致富心切,往往把价格高的药材作为选择项目,其实这些药材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不适应的地方是很难生长的,且种植技术要求较严,一般人种植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你不是研究机构或大型种植基地,仅是个人试种,那么在条件不具备时最好不要引种这样的品种以免得不偿失。如果你种植药材还只是初次尝试,就应该选择那些适合本地种植、生命力强,又较容易种植和管理的品种,这类药材虽然价格低,但容易成功、产生效益。


2种植面积应量力而定

种植面积的大小,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种药收益大,具有风险性。如果你是多人合伙承包土地种药,有充足的人力和财力,自身有种药的经验或有专业人员作指导,那么种植面积越大,药材数量越多,对药厂采购员、药贩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他们可用专车直接到产地收购装运,这样销得快,又可减少促销的费用,收益相对也就更大。如果你资金有限,就应从小面积开始,产品就近到药材收购部或专业市场出售。有了种植经验以后再扩大种植规模。


3不跟价格跑绕着市场转

多数药农都有这样的心态:“种涨不种跌”,就是什么药材涨价就种什么,而跌价的药材不愿种。然而,药材价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涨价时大家都去种植,到产新时往往高价变成低价,造成上年盈下年亏的现象。而跌价药材没人种,其价必然上升,如果你能审视药材市场价格变化的趋势,了解药材价格的起伏周期,种植那些少有人种植、价格暂时偏低的药材,到时就会获得预想不到的好收成。


4种植本地“特”、“优”药材

因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生产出的药材品质也有差异,价格有高低,用量有大小。一般来说,本地的特优产品最容易受药厂、药商的青睐,价格好,销得快。所以首先应明确哪些是本地的特优品种,然后选择种植。这样就不会愁销路,也能卖个好价钱。


5把握时机出售产品

药农一般在药材产新后就会急于寻找销路,担心产品卖不出去。其实,药材和商品一样,在产新时由于产品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滑,这时出售肯定没有好价钱。如果你能把药材进行产地初加工,并好好贮存,待价格上涨后再适时销售。就能得更高的利润。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