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材全面普涨原因的深刻阐述

   日期:2021-09-08     浏览:462    评论:0    

       受疫情反复、中药材进口受限、及中药产地遭遇极端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多个中药材品种价格接连上涨。


一、药材行业涨价情报

       据证券时报显示,截止8月11日,季度对比,三七价格累计上涨5.26%;麦冬上涨7.63%;当归上涨12.41%;党参上涨16.15%;连翘上涨36.19%。
       事实上,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分析,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行情就进入了“牛市”,像马钱子价格年涨幅高达228%,泽泻价格年涨幅203%,密蒙花、蛤蚧、柏子仁、大风子、紫苏子、郁金这些品种年涨幅都超过150%,很多品种年涨幅都超过100%。
        进入今年8月后,随着供需两端综合作用的显现,多达65个中药材品种价格大幅上调,其中老鹳草、地黄、芦荟、凌霄花、小蓟、蒺藜和石榴皮周涨价幅度超过20%。
       据健康时报统计整理的亳州市场数据显示,季度涨价50%的中药品种(截止8月23日)有近40个(附表)。具体涨价药材如下表所示:

       当前,中药材价格出现“全面普涨”,引发行业高度关注。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中药材涨势凶猛有着诸多原因的影响,全球通货膨胀的连锁传导、资本的不断涌进、药材价格持续上涨造成需求企业恐慌加大储备等,对此您怎么看?广大药店人该如何理性看待这波全面涨价潮呢?

二、理性看待涨价原因

1.疫情影响行情波动

       从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开始,中药材的价格就一直围绕着疫情动态而波动。疫情刚开始时很多中药材产地封村封路,运输受阻,市场存货量见底或断档,一些品种价格自然而然出现上涨异动。
       解封后市场与产地购销恢复畅通,但部分清热解毒的药材随着疫情的演变消耗甚巨,供不应求无可回避地带动了相关药材的涨价。如金银花迅速从140元每公斤攀升至270元每公斤。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得当,疫情好转,防疫类中药材开始出现一大波下跌。但到了今年7月,疫情反扑,中药材又在短期内需求猛增,直接对中药材价格形成强势拉升。
       另外,疫情期间,口岸受阻,导致鸡血藤、狗脊、赤芍、苍术、威灵仙等许多需进口补充的中药材出现不同幅度的价格上涨,有的药材价格甚至出现翻倍现象,如马钱子、白豆蔻等。
       拿白豆蔻来说,疫情前,白豆蔻市场价格仅为55元左右每公斤,疫情后价格迅速飙升至每公斤300元以上。
       同时,疫情还影响到药材种植人工成本增加,导致部分品种价格上涨。如新疆红花往年采收成本12元每市斤,疫情期间,采收成本增加至25元每市斤,2020年还因受疫情影响,采收雇工困难,大面积红花失收,产新后直接从110元每公斤一路飙升至150元每公斤左右。种植采收成本的增加,加上缺人手大面积失收,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带动相关中药饮片价格的上涨。



2.极端天气影响行情波动

       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向来与产地气候变化密切关联,多年来,中药材道地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引发该产地药材出现涨价的情况已是屡见不鲜。
       2021年无疑是气候多变的一年。初春,极端天气导致种苗长期受冻,开花期影响授粉,如生地黄出苗率低,瓜蒌开花期推迟,连翘今年连续两次经历霜冻,一次阴雨沙尘暴天气,导致大量减产。云南一些地区出现春旱,随之该地区药材多个品种集体涨价。

       7月河南省多地发生暴雨灾害,导致生地价格短期内大幅度上涨,板蓝根、白术、地黄、牛膝、山药、玄参等品种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价格随即上涨。同期四川连续降雨,川芎、泽泻种子腐烂,致使川芎、泽泻减产。由于原产地产量减少,导致供不应求,价格自然而然上涨。


三、种植面积减少影响行情

       2018年至2020年各地大力推广扶贫项目,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增加,成为有史以来国内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多、最大的三个年份。官方媒体公布药材种植面积2018年5120万亩、2019年5250万亩、2020年6620万亩。其他中药材行业垂直网站调查、发布的种植面积数字更高,仅2020年就高达8939万亩。


       不管以哪个调查发布的数字为准,我们都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连年递增的种植体量,肯定会带来供大于求的结果,从而导致滥市价跌现象。
       拿往年30元每公斤的牡丹皮来说,2018年至2020年价格跌到了10-14元每公斤,而白术、白芍、白芷、白芨、当归、党参、黄芪等同样因种植量超大遭遇价格暴跌。
       价格低迷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打消药农积极性,从而放弃种植,进而导致种植面积又急剧萎缩。随着市场的不断消化,供求逐渐偏紧,价格也便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攀升。


四、药典升版质量标准提高的影响

       2020版药典实施后,植物类药材及饮片增加了33项农残检测,部分药材品种标准提高直接波及药材价格波动。如2020版药典对连翘增加了挥发油检项,市场行情随之而动,挥发油不够的“生晒货”或“气蒸货”连翘价格在100-110元每公斤,完全符合新药典标准的无柄连翘当前已升至130-140元每公斤。
而像当归、淫羊藿、土鳖虫、红参等品种,符合2020版药典标准的药材都将具有较大的价格攀升空间。
       另外,对于2020版药典要求的33项农残检测,也需要购置昂贵的检测仪器,加上试剂耗材、人员费用等,势必会造成中药材检测成本普遍增加,这些检测费用最终都会以涨价的形式作用在老百姓身上。

五、野生动物保护波及行情

       为严防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2020年1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下发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公告。
       2020年2月2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2020年3月1日,山东沂源县发布公告:捕捉20只以上蝎子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受此影响,一时间中药材行业相关野生动物药材纷纷下架,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蝎子直接在原价格基础上迅速窜升数百元每公斤;天龙、乌蛇等药材价格也由原来的500元每公斤攀升至近千元每公斤,更多的野生动物药材以及昆虫类品种亦随之涨价。

六、抗通膨,资本不断涌入的影响

       房市遇冷,股市低迷,世界多国印钞放水引发社会大众关注,如何有效抵抗通货膨胀成了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而经历过这次持续如此之久的新冠疫情,再加上一些药材道地产区出现极端气候灾害,致使药材价格持续上升,也让“存钱不如存货”的认知在业内业外被广泛认同,并纷纷付诸行动。中药材行业大量资金涌入,势必造成市场需求虚高,中药材品种此起彼伏全面涨价,“普涨”、“补涨”甚至“乱涨”大潮也就随之轰然而来。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材的使用量并没有大幅度增加,那么未来随着普涨峰值的下滑,中药材价格也或再次迎来下跌。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进入中药材行业的资金具有源源不断之势,后续力量韧性很强,虽然貌似行情“虚火”,但短期内价格却很难暴跌。纵使有某些供大于求的品种,在市场销量不畅的情况下,未来出现的状况,最多也就是出现价格缓慢下行的阴跌现象而已。
       综合来看,短期内价格持续升温还是极有可能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家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根据自身实际需求今早合理安排库存。


       其实,不论是涨价还是降价都是市场常态。而从长远来看,随着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中药疗效得以证实,中药认可度明显提升,市场对中医药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国家大力提升中医药战略地位及推进中医药服务等,未来我国中药材市场整体将持续朝阳发展,市场空间也还将持续扩大。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